威廉希尔官网

媒体视角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视角  >  正文
新华社、厦门日报:闽台两地同名村宗亲共同开启海峡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
作者:     文章来源:新华社、厦门日报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0-09-23 08:15      

9月21日,第八届海峡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在厦门举行,两岸嘉宾一起为活动点赞。

“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书写在乡情里的文化基因,都活起来,并永久传承下去。”昨日,两岸同名村宗亲、古厝专家,以及在福建从事乡创乡建的台湾青年来到现场或通过云端相聚在一起,共同开启海峡两岸“同名村·心连心”联谊活动,寻找一脉相承的乡情。

闽台两地有90多处同宗同源的同名村,风格相同的古厝,用一对对傲然翘起的燕尾脊,镌刻着两岸同胞崇敬祖先、爱祖爱乡、淳朴率真、勤奋打拼的历史印记,倾诉着“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的浓浓乡愁。

燕尾脊作为闽南建筑最为精致和重要的细节,深深印刻在两岸同胞心中,成为两岸共同的历史见证。在两岸同名村摄影大赛中,共征集到两岸乡亲的摄影作品近400件,画面中燕尾脊比比皆是,如同敞开了一扇扇充满温暖和美好回忆的大门。在现场,两岸一等奖获得者共同讲述作品创作历程,其中闽南师范大学台籍教授施沛琳特地从台北发来视频,她说,多年来,行走两岸,她总是不忘记用相机记下生活的点滴,用镜头留下走过的足迹。她要通过摄影作品,见证两岸同胞同根同源的历史渊源。

近几年,两岸交流益发频繁,两岸宗亲情感交融。两岸文化交流使者、闽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台胞陆炳文常年奔走两岸,他说,宗亲见面都互称“阿同”(闽南话),倍感亲切与暖心。如果在同乡之外,又是同宗、同学、同行,那就同中又同,亲上加亲,会格外珍惜这份缘分。陆炳文从云端讲述了他与两岸同名村的故事,“不少台湾青年到大陆创业,做文创,改造福建古厝,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我感到由衷高兴。”他说,希望两岸交流越来越热络,两岸乡亲越走越亲。

两岸同胞一家亲,根植于共同的乡音和乡情,扎根于共同的历史和文化,寄托在两岸同宗同源的同名村中。

“大家好,我现在在台湾新北的板桥,我知道厦门也有一个板桥在集美,我去过好几次,这是与台湾新北板桥有着很深渊源的同名村。”台湾新北的板桥宗亲张育龙,通过VCR讲述同名村的故事。他说,厦门和台北各有一处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可称得上是姐妹同胞,这便是台北板桥林家花园和鼓浪屿菽庄花园。“两岸板桥,不仅同名,更是同宗。两岸同胞居同厝,说着同样的闽南话,虽然身处两地,心却始终在一起。”

福建是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也是许多台青追梦逐梦的首选地,他们在这里扎根,挥洒青春汗水,台湾姑娘张欣颐就是其中之一。这位有着满满情怀的姑娘,是一位建筑设计师,热情地投身于福建的乡创乡建,已参与20多个村落的规划设计,挖掘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希望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开发乡村旅游,为乡村建立‘造血’机制,为大陆乡村振兴尽一份力量。”

如果说乡愁是一坛历久弥香的好酒,红砖、古厝就是这坛好酒上红红的酒封。昨日,非遗漳浦剪纸传承人陈燕榕现场创作巨幅剪纸作品《居同厝·共守望》,将古厝元素、节庆风俗巧妙融入作品中,体现浓厚的闽台文化底蕴。

昨天虽然不少台湾嘉宾没有来到会场,但通过视频进行深情互动,画面温馨感人。两岸同胞珍惜这份割舍不断的血缘脉络,铭记这份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在对话交流中,让心靠得更紧,让情变得更浓。

2020-9-22 A05扩大民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

http://epaper.xmnn.cn/xmrb/20200922/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419211?channel=weixinp&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